您身边的婴幼儿养育专家
家园携手共同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
来源: | 作者:小萌老师 | 发布时间: 723天前 | 87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
作为教育工作者,我经常在心里问自己:教育是什么?


在和幼儿们的接触中,我深切地了解到,教育就是倾听幼儿的声音,让幼儿成为主角:


是蹲下来和幼儿好好说话:是给幼儿时间和空间去探索,去发现、去成长:


是陪伴而不是陪着。


也是,给他时间“胡思乱想”,是让每个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发光,是你的童年,我不缺席:是你偶尔的张牙舞爪,我笑着不发火;是心里有话大胆说。



学会顺应幼儿的喜怒哀乐、爱和尊重,是抵达幼儿柔软内心的唯一途径,幼儿不是什么白纸,他们带着满满的基因配置来到这个世界。养育幼儿的重点不在于教,而在于懂。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幼儿,适时源水、修剪枝叶、做好辅助工作。努力给幼儿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。



托育中心


每个幼儿都有独一无二的发展节奏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发展密码,随着月龄的增加,差异性会越来越大。有的婴幼儿大动作发展较快,但语言发展稍慢有的则相反。


老师要考虑婴幼儿年龄特点,符合并满足各托育幼儿的年龄需要,活动设计要周密,预设目标要明确,工作分工具体,材料准备要充分,使每一个幼儿,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己。



老师在日常教学和养育照护中,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游戏活动,甚至是一天活动当中的养育环节,一切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前提,这样才能达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标准,我们要关注幼儿发展,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,发现问题并找出对策。


第一点,不比较。


老师们首先不会把幼儿进行对比,更不会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。


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,托育的小班制保障老师可以了解并关注到每一个幼儿,从而进行精细化的因材施教。


因为我们深知,教育不是零件加工,每一个幼儿都需要个性化引导。


其次,尊重幼儿个性化差异需要做到6项了解:


那就是幼儿需要什么、需要多少、什么时间需要、什么方式传授、什么环境下传达、谁来传达;



6项了解必须全面兼顾、综合平衡、正确实施,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目的,最大化地激发出幼儿内在潜能。



家庭


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,父母为了幼儿一点点的落后而着急,那是父母经常会犯的错误,这是父母自身的过分紧张、焦虑,不仅没必要。更不应该拿自己的幼儿和其他幼儿做比较。


例如:7个月大的幼儿开始匍匐爬行 ,直到10个月了还没能够部高地爬行,家里人都很着急。老人更是干脆直接双手扶起幼儿的腰,这样子做其实很多幼儿会很抗拒反而给幼儿起了一个不好的开端。正确做法:爸爸或者妈妈应该在一旁不断地、慢动作地演示,尤其是爸爸的演示更重要,幼儿通常都会更快速地模仿自己的父亲。或者带幼儿去和同龄幼儿玩,通过环境因素也会帮助幼儿学习模仿,和同龄幼儿在一起也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社交能力。


父母首先做好一定的知识、心态的储备,调整自己接纳幼儿的发展节奏,通过多带幼儿到同龄幼儿的集体环境中观察。加之辅助幼儿、帮助幼儿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发展,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办,那就坐等花开,成人错误地安排和过度的干预反而会对幼儿的成长造成阻碍。


慢下来跟随幼儿的节奏,让幼儿慢慢来,我们要认识和接纳眼前这个独一无二的小生命。


幼儿是上天派来的小天使,是爸爸妈妈最惊喜的礼物,教育从来不只是老师的工作,也是父母的修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