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身边的婴幼儿养育专家
冬季幼儿烫伤全攻略!这些伤娃“凶器”一定要避开哦~
来源:稚伴婴幼儿成长中心 | 作者:小萌老师 | 发布时间: 832天前 | 85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正式入冬后,太阳似乎总遮遮掩掩、热力不足,气温也是高高低低,特别到了晚间尤为寒冷,不少有娃的家庭都为此早早地用上了取暖设备。然而,这些“神器”在带来温暖的同时,也存在着“烫伤”宝宝的可能性,不得不注意。冬季室内,哪些地方更容易出现“烫伤”风险?一旦发生意外,又该怎样应对处理?有哪些“雷区”必须避开……



Part.1   冬季儿童烫伤,常发生于这些“场景”——


烫伤,是冬季相当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。接触70℃的温度持续1分钟,就可能烫伤皮肤;40-50℃的温度,持续接触3分钟,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。寒冷冬季,提醒家长特别留意以下烫伤“易发地”——



01   厨房:烫伤事故多发地


爸爸妈妈常常在厨房里忙活很久,还总能“变”出各种美味的食物,宝宝自然对那里充满了好奇,总想要一探究竟。但厨房里潜伏着很多“危险”,不仅有锋利的刀具,还有容易引发烫伤的煤气灶、热水壶、电饭锅、烤箱等物品。稍不留神,宝宝的小手可能就伸向了危险之处。


另外,餐桌上的热水和热汤饭,如果摆在宝宝“触手可及”的地方,也是很容易诱发烫伤的,请家长摆放时一定注意放在宝宝够不到的位置。



02   客厅、卧室:取暖设备要小心


天气冷、气温低,很多家庭会在客厅、卧室里使用取暖设备,如常见的“小太阳”(最高温度可达200℃以上)、对流式取暖器(表面温度在85℃左右)。这些“高温”物品对于天生好动且喜欢探索的宝宝来说,都存在着一定的烫伤危险性。



03   浴室:洗澡时最易出事故


如果浴室出水管温度不是恒温的话,一旦孩子误触热水水龙头或花洒,就有可能导致烫伤。另外,冬天给宝宝洗澡加热水时,如果因疏忽未及时抱出宝宝,也会导致烫伤事故发生。



温馨提示:预防烫伤小贴士,看这里——


✅ 在喝热饮或灶台旁边做饭时,不要抱着宝宝;此外,烧好的热菜热汤、倒好的热水,切勿放在桌子或者台面边缘,也不要放在较矮的台面(如茶几)上。


✅ 冬季取暖,避免给娃使用“暖宝宝”之类的取暖用品;另外,如要使用电热毯、电取暖器,应做好防护工作。


✅ 在给宝宝洗澡前,先在浴盆(或水槽)里放好水,用手腕或前臂内侧试好水温后,再将宝宝放入水中。为了避免烫伤,应将热水器的最高温度设定在49℃以下。


✅ 不要让宝宝随意触碰正在使用中的烤箱、电饭锅、电熨斗等物品,并将电线、插座、打火机等危险物品都收纳好,放在娃看不到、摸不着的地方。



Part.2   发生意外烫伤,正确应对方法可参考——


在介绍烫伤应对方法之前,让我们先来看下烫伤的不同等级,以便在事故发生时采用正确应对方法。




当孩子被烫伤时,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,然后做好以下两步——


第一步:迅速消除/远离“致伤源”


如果是热液烫伤,应该去除含有热液的衣物;如果不能脱去,可以用剪刀剪除。


当孩子被气体、固体烫伤时,应迅速离开致伤环境。


如果是化学物质(常见的有酸、碱、磷等)接触皮肤导致受伤,应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去除,并用大量水冲洗,以稀释和清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。



第二步:正确实施“烫伤五字要诀”——



一冲


用流动的冷水持续冲洗烫伤部位20~30分钟,尽快带走烫伤部位的热量、降低痛感。如果被烫伤处的皮肤是裸露在外的,建议水流不要太大,以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;如果烫伤处有衣服覆盖,水流可稍大,保证水能浸湿衣物、淋到皮肤上。


二脱


冲水降温后,受伤面如有衣物覆盖着,应尽快去除。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,但千万不可直接拉扯衣服,避免撕破烫伤的皮肤。


三泡


对于痛感明显的宝宝,可将伤口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~30分钟,对伤口进行降温。


四盖


 如果烫伤部位没有液体渗出,可用无菌纱布或清洁、干燥的棉布覆盖在上面;如伤处有液体渗出,需用无菌纱布轻轻盖在上面,并尽快就医。此操作能保护破损的皮肤免受二次擦伤,也能阻断细菌入侵、预防感染。


五送


及时送医,进一步做专业诊治。



温馨提示:如出现以下情况,请立即送宝宝就医——


✅ 烧烫伤达到III度;


✅ 身体上烧烫伤面积达10%及以上;


✅ 烧烫伤影响到脸部、手部、足部、生殖器、关节等部位,或者伤处呈环绕状的(完全围绕一个身体部位);


✅ 孩子太小或一直尖叫哭闹,在家治疗太困难。



Part.3   孩子烫伤,这些“土方法”千万别用!



误区一:烫伤后,用冰块敷伤口


有些家长认为,相比流水,冰块的降温速度更快,就直接用冰块覆盖在烫伤处。然而这样做,不仅会让伤口愈合变缓慢,还有冻伤幼儿皮肤的风险。



误区二:在烫伤处涂抹牙膏、风油精、牛奶等


牙膏、风油精、牛奶、酱油等,涂抹在烫伤处后,似乎有“清凉镇痛”的效果。事实上,涂抹这些物品不仅会影响医生会对孩子烫伤情况的判断,还会加大清创难度、增加感染风险。

另外,在孩子烫伤处撒面粉、香灰等“传统土方”,也是错误的。这些异物很容易残留在皮肤组织内,增加患儿痛苦的同时,还会影响伤口愈合。



误区三:挑破水泡,认为这样伤口好得快


很多家长认为水泡是“危险”的存在,要挑破才能让烫伤好得快——其实不然。

烫伤出现的水泡,都能在第一时间把受伤的皮肤和下皮组织隔离开。如擅自将水泡挑破,会破坏烫伤部位皮肤的完整性,反而增加细菌入侵的几率。



误区四:用紫药水、碘伏等消毒类药水涂抹创面


在尚未进行专业诊断之前,如涂抹带颜色的药水,会影响医生对孩子病情的判断。任何药物,都应在医生专业指导下使用,切忌盲目用药!



宝宝天生好动且好奇心强,想要预防烫伤等意外发生,一方面需要家长用心为宝贝营造安全的居家环境,尽量规避易导致受伤的“风险”;另一方面,也要多留心关注宝宝的行为活动,一旦发现危险隐患,及时制止。相信在家长们细致周道的照料下,无论外头气候如何严寒凛冽,宝贝们定能身心舒泰,在家过个“暖”冬!